又好一陣子沒有跟大家聊聊、雜談。
最近公司慢慢上軌道,事情瞬間變得非常非常多。當然,令人感到困惑的事情也是變得更多。但,我常跟同事說:「怕熱就不要下廚房」,所以遇到再多再令人多麽感到煩悶的事情,還是只能默默的帶過、不去計較,不想特別多說,這也導致曾經最常分享的各種心情、經驗、工作或是市場觀察等,不再多寫多分享,心思得全部聚焦在解決公司各種問題上。
曾有好多位網友透過粉絲專頁、個人帳號,來訊息詢問我怎麼好久沒有寫文章了。而且,至今依然還是有不少朋友會發訊息請教各式各樣問題,包含了家庭、兩性、感情、工作、跨性之類的問題。能回的,或是恰巧碰上我有空擋可以想一下的問題,可以私下回訊息的依舊有回,只不過涉及太多網友私人領域,我就不方便貼上來分享。
文章還是有寫,不過有別於過去,這次很專注的寫在新書裡。這段時間沒有特別寫新文章,其實是把一部分心思放在第五本即將推出的新書,主題還是以大家比較熟悉的職場生存有關。而商周的專欄,都得特別抽空,像是今天臨時有個會議之間的空擋,趕緊整理想法要下筆,文章還沒寫到一半,又被同事打斷,腦袋中要寫的內容變混雜,立刻又切換成工作模式,文章大概得再多放一陣子才能回過心思來寫,這也是各位後來比較少看到我寫文的關係。
同事最近問我粉絲專頁未來發展的走向。
我期望能繼續朝向職場專業工作為主,畢竟這是大家認識我的原因。但是,感謝各位在這兩年多之間,容忍我對粉絲專頁經營稍作轉型,給予相當程度支持。以前沒想過可以接到業配,或做任何商業合作。特別是粉絲數不到四萬人,每次提出去都會有廠商、同業訕笑,拿不上檯面不被當回事。在這行業裡工作的我也算清楚,他們會有看不起的態度很正常,尤其在客戶眼中,粉絲數四萬不到,光看數字難有什麼價值。可在我心中,還在粉絲專頁裡的各位,那些老面孔、新面孔,可是都一樣重要。
還是老話一句,雖然沒有在粉絲專頁跟各位大量互動,可是每個留言、分享,我都會認真去看,偶爾時間允許的話,還會去大家的個人頁面看一看,認識你們是誰,期望有一天碰到各位時,還能叫得出大家的名字。
媒體朋友私下問我,又一次創業,感受如何?
真要講的話,大概就「累」一個字吧。主要還是身體上的勞累較多。像是每天熬夜到凌晨一點、兩點才睡,早上六點起床,反覆好幾個月下來,身體是真有點撐不住,可依舊得硬撐著,因此硬吃很多補元氣的東西,嘗試做很多以往不大做的事情,例如去按摩將緊繃的身體給放鬆。沒想到這麼一做,一個半小時都在痛苦哀嚎,還得跟師傅再約隔週繼續去調整筋骨,只因想要持續備戰,面對各種創業的挑戰與障礙。
沒有一次創業是容易的,更沒有一次創業能被輕忽帶過。
為了要讓公司存續,每天都在想各式各樣的方法,為公司的存活,找出各條可能的活路,不論是從行銷專案、平台營運、技術研發、或是電商等,每多打開一個機會,堅持走下去,嘗試多走一條路相對就能替公司多帶一些收入。反覆如此經營之下,公司三十人不到,這半年內,已經做到經營兩個大型電商平台、兩個微型電商平台、一個聲音串流平台、一個玩具媒體、數個活動執行等。同時,還得管理公司作業流程、執行效率、職能提升,讓來這工作的同事,不是只有做事(輸出),而是還可以持續成長與學習(輸入)。
接下來重點則是得加速將毛利做大、做多,這樣才有機會讓公司更有競爭力,得再多加把勁,投入更多時間將公司帶起來,才不枉投資人的信任,還有每一位加入我們公司的同事的信賴。
所以,怎麼拿捏經營粉絲專頁的時間、精力,或許還是會多用短影片的方式跟大家聊聊,也希望我的新嘗試,可以每天跟各位聊個幾句作為讓大家知道我還在,而且還是有在關注粉絲專頁,也期盼各位能再給予支持,幫忙多多分享,謝謝各位的支持,我還能在這邊跟大家閒聊雜談,都是各位的不嫌棄,謝謝你們一直都在這!
謝謝。